醫療污水處理構建物分別由以下部分組成:格柵井、調節池、沉淀池、接觸池、污泥儲池部分,上述部分可有效保證醫療污水處理系統運行。醫療污水處理系統根據目標,選擇不同處理結構:
一、格柵井
格柵井位于提升井的上方,由于醫療污水中含有大量較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格柵的可截留并去除上述物質,對水泵和后續處理單元起保護作用。此外,格柵井內設置1臺機械格柵和1臺提籃格柵,機械格柵和提籃格柵具有耐腐蝕,機械格柵自動從污水中清理柵渣,保證污水除渣的效果。
二、調節池
調節池與其他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負責調節醫療污水水質水量。調節池在調節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此外,調節池中設有潛水攪拌機,定期攪拌可防止懸浮顆粒沉淀。
三、絮凝沉淀池
沉淀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懸浮污染物,減少了懸浮物對劑的干擾,節省劑的用量,并為余氯在線自動監測提供良好的環境。其采用地埋式鋼筋混凝土結構,與其他處理單元合建在一起。
四、接觸池
沉淀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接觸池可保證污水與劑保持一定的接觸停留時間,保證劑有效地殺死水中,出水排放至市政管網。此外,接觸池內設置導流墻,避免短流,在接觸池的出口設置余氯自動監測設備,及時調節劑的投加量。
五、污泥儲池
收集并儲存絮凝沉淀池產生的污泥,定期向池內加入石灰對污泥進行,污泥脫水后,濾液回流至調節池。污泥儲池的邊角處設有檢查孔,可定期對調節池進行維護。此外,污泥儲池中設有潛水攪拌機,便于加藥時進行攪拌。
醫療污水處理構建物需要經歷三個流程,分別是物理處理階段、生物處理階段以及微反處理階段。三個階段可有效保證醫療污水處理效率。
1、一級處理階段(物理處理)
管網收集的醫療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后,經粗格柵攔截掉污水中較大懸浮物和漂浮物,再通過進水泵將水體提升,并經細格柵攔截去除污水中細小懸浮物。隨后,污水進入沉砂池進行砂水分離;
2、二級處理階段(生物處理)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水體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處理污水中有機物和氮、磷等物質。目前主要采用“缺氧-好氧法”、“厭氧-缺氧-好氧法”、“氧化溝法”等工藝。運用生物處理后,大部分有機物被生物降解,并與未降解的污染物一起以污泥的形式存在于水中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污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3、污泥處理階段(微反處理)
從二沉池中排出的污泥進入污泥泵站,一部分回流到生化處理段,維持生化處理段污泥濃度,保證生化反應正常進行。其他作為剩余污泥排至貯泥池進行污泥濃縮脫水,形成泥餅和柵渣、沉砂一起裝車外運。
醫療污水處理構建物:http://www.youyongguanshebei.com/newss-88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