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么難的問題應該從一以下幾點著想
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與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密切相關。但筆者近期對四川省阿壩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進行調研發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工藝選擇、運行維護等方面存在難點。 一是工藝選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面臨的條件千差萬別,工藝選擇不能照搬照抄。以阿壩州為例,面積8.42萬平方公里,高原與峽谷并存,海拔跨度大,13個縣城海拔高度從1300多米到3500米,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選擇上切忌“一刀切”。如果將在低海拔地區適用的污水處理設施直接移到高原高海拔地區,必將面臨管網鋪設難、晝夜溫差大等困難,污染治理設施也就很難正常運行。 二是運行資金不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存在處理量小(日處理量僅20噸-100噸)、分布相對分散等問題,要保障其正常運行,必須配套相應的運行運維費用。筆者調研發現,農村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年運行維護費用5萬元-10萬元,但因為其未納入財政預算,實際投入僅2000元-1萬元,難以保障處理設施運行正常。
三是缺少運維人員。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相對專業,需要專業人員加強管理和維護,而實地調研發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施往往由鄉鎮或者村干部兼職管理,日常巡檢工作僅關注電機是否有電,對如何加藥或者曝氣時間等要求并不了解,難以保障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 四是缺乏有效機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和監管責任主體不明確,很多地方由生態環境部門擔當業主,既建設又監管。建設資金由多部門多渠道籌措,如農業農村部門的廁所革命資金,生態環境部門的流域污染防治資金,住建部門的管網配套資金等,因缺乏統籌安排造成建設效能不高等問題。 筆者認為,做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應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 一是強化指導助治理。阿壩州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阿壩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為13個縣1300多個村提供量身定做的農村污水處理工藝。對于縣城和鄉鎮周邊的農村污水處理,在一定半徑內采用與縣城和鄉鎮污水處理廠并網方式;對于聚居區的農戶采用建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或統一收集運輸后集中處理等方式進行處理;對于分散型的農戶,結合廁所革命,針對不同海拔和地勢選擇不同工藝,河谷地區農戶采用水沖式化糞池處理后還田,高海拔草原如紅原、若爾蓋等地區,采用旱廁方式收集后資源回用。 二是納入預算保運行。鄉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特別是一體化設施的正常運行及維護,根據采用的工藝不同,包含藥劑投放、人工、設備設施更換等,需要納入財政預算來保障,同時進一步統籌各項涉農資金,打好政策資金“組合拳”,建立政府扶持、群眾自籌、社會參與的資金統籌機制。 三是確定專人維護。對具備條件的縣(市)建議購買第三方服務,由第三方運營公司或者單位來進行運行和維護,地方政府納入預算保障其經費,確保運行穩定。在地域面積大的民族地區,可以實行片區化管理,并提升現有處理工藝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員的成本投入。 四是理順機制強監管。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涉及部門多,按照“政府主導、鄉鎮實施、部門監管”的原則,各部門應強化統籌,統籌安排資金渠道和建設地區,形成合力。各鄉鎮按照相關規定承擔好項目實施方、建設方責任,有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順利實施。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應從哪些方面入手?:http://www.youyongguanshebei.com/newss-77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