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地球雖然有71%的面積被水所覆蓋,但是淡水資源卻相當匱乏。據數據統計,在所能使用的淡水中,高山冰川、常年冷凍等占據87%。而我國的淡水總資源為28000億立方米,人口數量為14.0005億人,人均水資源利用情況不容樂觀。加之居民經濟實力增強,物質需求不斷得到滿足后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水污染問題日漸突出。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實行的第二年。《綱要》將2035年作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表示到2035年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全面建成,傳統環境監測向現代生態環境監測的轉變全面完成,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的組織領導、規劃布局、制度規范、數據管理和信息發布全面統一,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能力全面提升,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穩定恢復,實現環境質量根本好轉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提供支撐。 所謂生態環境監測,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觀的要求,以準確、及時、全面反映生態環境狀況及其變化趨勢為目的而開展的監測活動,它包括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等。前文說到我國水資源污染嚴重,在生態環境監測的大背景下,做好水質監測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既然要談怎么做,首先就要明晰是什么。水質監測是指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常會用到化學法、離子色譜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離子選擇電極法、氣相色譜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AES)法等。 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為例,它是指以呈原子狀態的金屬元素和部分非金屬元素為監測對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通過既定步驟測定輻射光強度減弱的程度,求出供試品中待測元素的含量,從而反映被測元素的整體情況。 此外,市場上也推出了很多水質監測的專用儀器,諸如在線水質監測儀、多參數水質監測儀、工業在線多參數水質分析儀、遠程監測質控儀、水質監測儀在線多參數水質監測儀、河道水質監測設備等。該類設備具有監測速度快、效率高等特點,能夠有效輔助水質監測工作。 水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防治水污染應放在突出位置。我們追求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就應響應號召,加入到防治隊伍當中。當下相信有上述文件方法的指導以及儀器的加入,我國的水質監測將踏入一個新的征途。 
如何做好生態環境監測過渡階段的水質監測工作?:http://www.youyongguanshebei.com/newss-131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