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污水排放指標中氨氮含量占有重要地位,氨氮含量超標企業將會面臨懲罰。排放到環境中將會污染水體,造成水環境崩潰,富營養化是其一個重要現象。 早在1990年國家針對氨氮的測定就制定了相關標準:水質凱氏氮的測定(GB 11891-89),為科研以及控制排污等工作提供了便利。直至1999年期間,國家逐步完善了關于各個企業氨氮排放的執行標準,基本對每個行業的污水排放都進行了規定規范,確定了環保的方向。 2002年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摘錄)--(2001-2005年)中,規定了湖體基本指標:高錳酸鹽指數、總磷(TP)、氨氮(NH3-N,僅飲用水水源地加此項指標)。說明氨氮濃度的控制還是需要嚴格執行,否則會直接污染我國淡水湖系。并且,在污染情況調查的報告中顯示:2002年,三峽庫區直排長江的60家重點工業污染源排放各類污染物0.99萬噸,比2001年增加23.8%。其中,化學需氧量9436.2噸、氨氮440.6噸、六價鉻654.0千克,分別比2001年增加24.4%、35.7%、109.6%;石油類68.7噸、揮發酚436.7千克、氰化物17.3千克、鉛91.8千克,分別比2001年減少11.4%、9.2%、95.8%、9.0%。主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其累計等標污染負荷比為92.4%。說明在當時各個企業沒有很好地重視環境問題會帶來的傷害,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忽略了換寄給你成本,給自然水體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氨氮含量的控制也是不盡如人意。環保力度還需加強。 在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發布2005年1月地表水水質報告中指出七大水系水質基本穩定,重點水庫水質優于湖泊從21個重點湖庫的水質狀況來看,水庫水質和富營養化程度好于湖泊,但是各大水系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還是占主要位置。對7個大型水庫的水質監測表明,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富營養化程度較輕,氨氮控制良好。在2007年發布的全國環境統計報告中環保工作取得進展,主要是廢水中氨氮排放量141.3萬噸,比上年減少5.7%。其中,工業氨氮排放量42.5萬噸,占氨氮排放量的30.0%,比上年減少19.0%;生活氨氮排放量98.8萬噸,占氨氮排放量的70.0%,比上年增加1.6%。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92.1%,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80.6%,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雖然環保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不斷發生的污染事件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環境壓力還是較大。 2008年以后國家在全國推行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用來實時控制企業排污管制,相信會取得良好成效,要求企業必須安裝氨氮在線監測儀,并把數據上傳至環保局。 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迅速,環保形勢日益嚴峻,在2012年的環保報告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廢水排放量增加,2012年,全國廢水排放總量684.8億噸,其中,氨氮排放總量253.6 萬噸。其中,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26.4萬噸,占氨氮排放總量的10.4%;城鎮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144.6萬噸,占氨氮排放總量的57.0%;農業源氨氮排放量80.6萬噸,占氨氮排放總量的31.8%;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不含污水處理廠)廢水中氨氮排放量1.9萬噸,占氨氮排放總量的0.8%。環境風險不斷凸顯,污染治理任務依然艱巨。但是國家環保部門在持續努力下,到2015年,廢水氨氮得到控制,沒有持續增加,廢水中氨氮排放量229.9萬噸。其中,工業源氨氮排放量為21.7萬噸、農業源氨氮排放量為72.6萬噸、城鎮生活氨氮排放量為134.1萬噸。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到仍然時有氨氮超標的報告發布,這說明氨氮控制任重道遠,如果想保護好我們的生命之源,那么希望各個企業把環保放在企業利益的前位,爭取在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合法化生產,希望氨氮在線分析儀的數據超標報警次數越來越少,我們的水環境才得以發展。
水質中氨氮的含量控制還任重道遠:http://www.youyongguanshebei.com/newss-1281.html |
|